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宗教家惟其认有一神超越于自己小我有限之上,则此有限内心如何与此至高无限之神相交接,其普通必有之手续即为祈祷。
祈祷遂成为宗教之精髓与宗教之神魂。
祈祷是宗教上之必有手续,与必有实践。
儒家既认性之至善即在我心,故儒家教义不须有祈祷。
但此至善之性,究竟也是我心内较高较深的部分,虽在我心之内,而贯通于心与心之间,则又若超越于我心之外,因此我心有限,而我心之性则无限。
一个超越我外而无限的性,较之只为我有而有限的心,自然也不免有一种降临与高压之感。
此一种感觉,在儒家则谓之命。
儒家最要工夫一面在知性,一面则在知命。
性与命虽是一个东西,而不妨有两种感觉。
一是感其在我之内,为我所有,一是感其在我之外,不尽为我所有。
既是在我之外而不尽为我所有,则对我自有一种强臸或高压,规范或领导之力。
若就人心全体言,乃是有了心,始见有性。
若就一个个的心而言,则性早在心之前而又在心之后。
未有我心,便有性,我心既灭,性尚在。
换言之,心个别而有限,性共通而无限。
心有生灭,性则无生灭。
而此无生灭的即生长在有生灭的之内,但同时又包宏恢张于有生灭的之外,而为之规范为之领导。
性就其在我之内而为我有者言,命则指其不尽在我之内又不尽为我有者言。
如何将我此个别之心,完全交付于此共通之心,而受其规范,听其领导,这须有一种委心的状态。
宗教上的委心是皈依,儒家的委心便是安命。
安命始可践性,委心安命便要你有所舍却。
舍却了此一部分,获得了那一部分,这种以舍弃为获得的心理状态,正犹如宗教家之祈祷。
祈祷心态之最重要者,首为完全舍弃。
舍弃你之一切而听命于神,信赖神,祈求神。
儒家之知命安命,亦同样有此境界,平息自心一切活动,只听命的支配。
命是在我外面的。
命又有消极与积极之分。
积极的命是一种领导,消极的命是一种规范,一种抑臸。
人心必得有此两种作用,一面规范抑臸着你,不许你如此,不许你如彼,一面领导着你,该如此,该如彼。
宋儒说性即理,此一理字亦便是命。
宋儒常说天理,正犹先秦儒之言天命。
惟理虽在外,亦在内,因我既在理之内,理亦宜为我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