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此方心肾同治,补火而水足以相济,补水而火足以相生。
故不见焦焚之苦,而反获渥之欢也。
此症夜清汤亦效。
人参麦冬(各一两)甘草(一钱)柏子仁菟丝子(各三钱)玄参炒枣仁(各五钱)黄连(三分)水煎服。
人有咳嗽,吐痰不已,皮肤不泽,少动则喘,此燥在于肺也。
《内经》云∶夏伤于热,秋必病燥。
咳嗽吐痰,皮肤不泽而动喘,皆燥病也。
议者谓燥症必须补肾,肾水干枯而燥症乃成。
然而此燥非因肾之干枯而来,因夏伤于热以耗损肺金之气,不必去补肾水,但润脾而肺之燥可解。
虽然脾为肺之母,而肾乃肺之子,补脾以益肺之气,补肾而不损肺之气,子母相治而相济,肺气不更加润泽乎。
方用子母两濡汤∶麦冬(五钱)天冬(三钱)紫菀(一钱)甘草(三分)苏叶(五分)天花粉(一钱)熟地(五钱)玄参(三钱)丹皮(二钱)牛膝(一钱)水煎服。
一剂气平,二剂嗽轻,连服十剂痰少而喘嗽俱愈。
此方肺、脾、肾同治之方也。
方名子母两濡,似乎止言脾肾也,然而治脾治肾,无非治肺也。
脾肾濡,而肺气安有独燥者哉。
此症用宁嗽丹亦佳。
麦冬(二两)五味子(二钱)天冬(三钱)生地(一两)桑白皮(二钱)款冬花紫菀桔梗(各一钱)甘草(五分)牛膝(三钱)水煎服。
人有两胁胀满,皮肤如虫之咬,干呕而不吐酸,人以为肝气之逆,谁知是肝气之燥乎。
夫肝藏血者也,肝中有血,则肝润而气舒;肝中无血,则肝燥而气郁。
肝气既郁,则伏而不宣,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之气不能运,何以化精微以生肺气乎。
故伤于中则胀满、呕吐之症生;伤于外则皮毛拂抑之象见。
似乎肝气之逆,而实乃肝气之燥也。
肝燥必当润肝,然而肝燥由于肾亏,滋肝而不补肾,则肝之燥止可少润于目前,而不能久润于常久,必大滋乎肾,肾濡而肝亦濡也。
方用水木两生汤∶熟地(一两)白芍(一两)茯苓(三钱)柴胡(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三分)神曲(五分)白术(三钱)甘菊花(二钱)枸杞子(二钱)牛膝(三钱)玄参(三钱)水煎服。
二剂而肝血生,四剂而肝燥解。
或谓肝燥而用白芍、熟地濡润之药,自宜建功,乃用白术、茯苓、柴胡、神曲之类,不以燥益燥乎?不知过于濡润反不能受濡润之益,以脾喜燥也。
脾燥而不过用濡润之药,则脾土健旺,自能易受润泽而化精微。
否则纯于濡润,未免太湿矣。
脾先受损,安能资益夫肝经,以生血而解燥哉。
用燥于湿之中,正善于治燥耳。
此症用濡木饮亦效。
白芍(一两)熟地川芎(各五钱)柴胡香附炒栀子神曲(各五分)白豆蔻(一粒)水煎服。
人有口渴善饮,时发烦躁,喜静而不喜动,见水果则快,遇热汤则憎,人以为胃火之盛也,谁知是胃气之燥乎。
夫胃本属土,土似喜火而不喜水。
然而土无水气,则土成焦土,何以生物哉?况胃中之土,阳土也,阳土非阴水不养。
胃中无水断难化物,水衰而物难化,故土之望水以解其干涸者,不啻如大旱之望时雨也。
且人静则火降,人动则火起,内火既盛,自索外水以相救,喜饮水而恶热汤,又何疑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