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汗症门(五则)
人有大病之后,无过而遍身出汗,日以为常,人以为内热发汗也,谁知是阳气之虚,外泄而腠理不能自闭乎。
大病之后,气血大亏,气不能入于血之中,血必至逼其气于肤之外,使肺金清肃之令行,则气虽欲越出于皮毛,而腠理未疏,何能外泄?惟大病之后,必先损其肺,肺先无自主之权,安能禁其气之不固哉。
气不固,而汗乃气之所化,汗随气泄,遍体出汗淋漓,又无内邪之散,有不散尽其真气者乎。
似乎较亡阳之症相同,然而亡阳之症身丧于顷刻,自汗之病不至遽殒于须臾,其故何也?盖亡阳之症,乃热邪驱之;自汗之症,乃阴虚促之也。
阳病暴而阴病缓,阳暴难于救援,阴缓易于调剂。
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补气之中,兼以补阴,则阴能摄阳,汗不止而自止矣。
方用摄阳汤∶人参(一两)黄(一两)白芍(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一钱)山茱萸(三钱)熟地(一两)水煎服。
二剂汗少止,四剂汗大止,十剂全愈。
此方用参、以大补其气。
气足则肺气有养,皮毛自固。
益之麦冬、五味则肺金不特自足以卫外,兼可以分润于肾水。
犹恐汗出太多,必损耗真阴,更加熟地、山茱以益精,使肺金不必又来下生肾水,则肺气旺而皮毛益固矣。
增入白芍一味以收敛肝气,则肝木自平,使肺金无仇家之相逼,则肺气安然,自能行其清肃之气,而下输于膀胱,则上下之气舒,而心中生液,不来克肺,则肺金有权得以自主,安肯听汗之自出哉。
此摄阳之妙法也。
倘贫穷之人无力买参,岂忍视死不救。
前方之中倍加黄二两,增入防风五分,同前药煎服,功未尝不同,但必须多服数十剂也。
此症用敛汗汤甚妙。
黄(一两)麦冬(五钱)北五味(二钱)桑叶(十四片)水煎服。
人有梦遗之后,身体野狼狈,加之行役太劳,或行房太甚,遂至盗汗淋漓,人以为肾气之虚也,谁知是心气之热乎。
夫心喜寒而不喜热,肾喜热而不喜寒,似乎心肾之相违,然而于相违之中,未常不相合也。
肾因梦遗之后,自然精水不足,加之行役、行房,以劳其筋骨,则内阴大亏,何能上济于心乎?心无肾水之济,则心添其热,而肾水更耗,久则肾畏心之取资,坚闭肾宫,而心不得不仍返于心宫,无奈心无液养,而烦躁之念生。
然心虽无宁静之气,未常无专主之权,徒然烦躁,而相火尚不敢显背夫心,以自越出于躯壳之外,但乘心假寐,乃窃其资重而潜移耳。
故盗汗之出与自汗之出,实有不同。
自汗者,心不得而自主也;盗汗者,心尚能操其意。
此等之汗,必出在胸间者尤甚。
汗本热也,而越出于躯壳之外,则热变为寒。
正因相火之热,乃虚火而非实火,况乘心之未知而遁出,非明目张胆者可比,热出为寒,正显其阴之象也。
况心原无液何从而得汗乎?亦窃肾之余津私自潜移者也。
治法泻心中之热,仍宜补肾中之水。
肾水足而心火自清,心火宁而心汗自止矣。
方用防盗止汗汤∶麦冬(五钱)生枣仁(一两)熟地(一两)山茱萸(三钱)黄连(五分)人参(三钱)丹参(三钱)茯神(三钱)肉桂(五分)水煎服。
一剂汗少止,二剂汗全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