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所以就证得我空,在空性里面观察一切的因缘所生法。
这个“无相”
是没有价值,这个东西、这个相状对我来说都是没有价值。
第三个,无作。
这个更可怕,心中对因缘所生法没有任何的期待。
佛法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厌离娑婆,还要欣求极乐。
你什么都不期待,你对于恶法不期待,对善法也不期待,也就是说对于大乘的菩萨法也不生好乐。
菩萨法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中道的智慧,叫做“游戏神通”
。
菩萨离开因缘以后,为了广度众生又回到因缘,这是一种神通,叫乘愿而来。
这种神通,因为它有自在力,就加一个“游戏”
。
这个游戏神通,简单地说就是普门示现。
菩萨从生死中离开了,您好不容易离开,为什么要回来呢?那种大悲心嘛。
现出男众的相、女众的相,菩萨又回入娑婆,做众生的父亲、母亲,做她的先生,做他的太太,做他的儿子。
后面会讲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菩萨用种种的神通变化来教化众生,应以何相得度,则现何相。
这个过程是自在的,所以叫游戏神通。
这个就是因为菩萨因地的时候修中道,他无住而生心,所以他在果地的时候能够真空妙有。
这第一个,说明阿罗汉对于真空妙有的智慧不生好乐。
第二个,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上求佛道,就是“净佛国土”
,就是创建一个清净的国土。
干嘛呢?“成就众生”
,下化众生。
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阿罗汉也是心不好乐。
为什么你对于大乘的中道智慧跟大乘的菩提心不生好乐呢?世尊令我等修学四谛法门,而证得涅盘的空性;又者我等今天年已朽迈,于佛教化的大乘的无上菩提之法,不生一念的好乐之心。
这个就说明,因为空性我已经很满意了,再者我年纪也大了,所以我就等待涅盘的到来。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讲到二乘的法执,为什么他对大乘菩萨不生好乐?他说二乘人修四谛法,他产生那个出离心的力量,好像湍急的水流流向大海一样。
你看那个水,那个河流,快速的水流往大海冲的时候,你往上面丢东西,它只能够快速地流到大海,它已经不可能回到陆地了。
那种出离心已经坚固到这种程度。
所以阿罗汉“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你说叫他从空出假,来到众生修六度,他是不生好乐的。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菩提心跟慈悲心其实不太一样。
在大乘经典也讲到说,其实阿罗汉是有慈悲心,他只是没有菩提心。
比方说佛在世的时候,那些阿罗汉们,佛陀要他到哪里去弘法,叫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你们各领五百个弟子到哪一个地方去宣扬教化,他们都是去的。
《阿含经》里面,你遇到阿罗汉,你向他求助,他会为你说法。
那么为什么他慈悲心没办法变成菩提心呢?我们说明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