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所以,诸位!
因位的修学,它的目的是成就理观的智慧。
理观的智慧一成立,他的指标就是见佛。
那么见佛他是在定中见佛,所以是圆教的十信位,就断见思。
下手不一样,一个是从信解,一个是从随喜,但是结果都是一样,都是相似位。
那么,这个四信跟五品怎么配合呢?
蕅益大师说,五品的前二品,随喜、读诵,就是配四信的第一信,一念信解。
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就配后面的二、三、四,一个信配一个品。
就是初两品是一念信解,后面的三、四、五品就配解其言趣、闻持供养跟深信观成。
最后的结果都是成就圆教十信的相似位。
蕅益大师对这个四信、五品,最后一段的总结开示说,“其义既齐,四五无别”
。
他说,它们两个的结果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利根人直接契入理观,钝根人先从事修下手。
“但是灭后加读诵位为第二品”
,只是针对我们这些佛陀灭度以后的钝根菩萨,佛陀特别强调读诵经典的重要。
也就是说,其实四信到最后也是要经过六度的历练的,它只是略而不说而已。
如果把四信加上兼行六度跟广行六度的话,那么这样子四信跟五品对照起来,最大的差别就是差在读诵。
就是佛世的时候他不用读诵,他听闻就够了;佛灭后读诵变成重要的了,就长时间的文字熏习。
这个就是所谓的四信五品结果一样,只是过程差在有没有读诵,在这个地方。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
我们把圆教的一心三观的阶位作一个说明。
先看第一个,这六即佛第一个。
六,显因果之事相
即,显佛性之理体
佛性的理体是平等的。
就是说,你不管打妄想也好,你不管努力用功也好,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有两种本具的功能,注意,本具的功能。
第一个,清净;第二个,具足。
我们的起跑点是一样的,就是性具,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这个叫做性德。
关键就是你的修德,你怎么开显它,就有差别了。
所以这个六即佛,这个六的差别相,是从你在因地所修的理观跟事修来显现这种功德差别,但是你的所观境,你所依止的理体,性德是平等的,只有修德有差别。
所以“六而常即,即而常六”
,是这样来的。
我们先看第一个,理即佛。
一、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第一个先谈凡夫的佛性是怎么回事。
你说我们有没有佛性?有佛性,但是我们的佛性叫做“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