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地址:https://www.22txt.com
内容提要:随着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目前全球已经有大量关于积极心理和健康幸福的研究成果。
在这里,积极一词可以理解为正面的,促进发展的。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因此积极心理可以理解为正面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和心理现象。
本讲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况,然后介绍积极心理学关于健康和幸福的研究成果,最后谈一谈如何增进健康幸福。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对习得性无助现象的研究,后来,塞利格曼提出,既然悲观绝望是可以习得的,反过来乐观希望也应该是可以习得的,从此,开启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大门。
在此之前的传统临床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缺陷及其矫治,而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人们如何在适当的条件下更好地生活、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天赋潜能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它的目标是发现能让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持续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因素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在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情绪)。
与过去有关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满意、满足、尽职、骄傲和安详;与将来有关的积极情绪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与现在有关的积极情绪可以分成两类:即时的快感和长久的欣慰。
快感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快感,生理上的快感来源于感官的体验,相对而言,精神上的快感来源于复杂的运动,包括欢欣鼓舞、心满意足、心醉神迷、热情洋溢等情绪。
欣慰是指主体必须要贯注于个人所从事的活动中去,这些活动常常需要运用个体独有的个人力量,如航海、授课和帮助他人都是这类活动。
(2)在个人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
(3)在群体的层面上,主要研究培养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状况概述
主观幸福感、乐观、沉浸体验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成果。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专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因此,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每个人所认为的幸福可能不尽相同。
研究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质、遗传、环境、文化、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生产力、休闲等等。
当前对乐观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和相应的测量方法,一种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以普遍的乐观期望为特征,个体对未来的总体期望方面,认为好事情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即气质性乐观;另一种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即乐观解释风格,乐观的人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定的因素,悲观的人则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
例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乐观的人会说是因为老师出题太偏或者是考场空气不新鲜所以不能集中注意力,悲观的人会说自己的专业课没学好,或自己脑子笨。
乐观的发展受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期望塑造的角色类型、父母乐观的鼓励和奖励程度的影响。
在成年时期,乐观对个体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有预测作用,比如大学学业成绩、运动成绩、职业成就、夫妻满意度、丧失应对等。
当人们从事一种可控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并受内在动机驱使时,就会产生沉浸体验。
为了产生沉浸体验,人们必须把握好合适的时机来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即时的反馈。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不会想起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挫折等。
而在完成此项任务后,重新出现的自我仿佛更强大了,并且由于成功地完成此任务而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增强。
在沉浸体验中,人们的时间知觉也不同寻常,有时1小时过去了就像过去1分钟,而有时几分钟又像几个小时那样漫长。
研究已经证实从事某些活动会引发沉浸体验,比如读书、下棋、出航、攀岩、跳舞、写作和赛车等。
积极人格特质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特质指的是能与情境变量一起影响行为、认知和情感,相对持久的一些个人特征。
塞利格曼等人在研究了整个世界横跨3000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后,归纳出六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德: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智慧和知识是指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品质;勇气是指在面对内外部两种不同立场时,仍然誓达目标的意志;仁慈是指和朋友、家人之间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中,所运用的人际交往的性格品质;正义可以在与更广泛的团体交往中体现出来;节制是谨慎处世的品质;精神卓越是把个体和整个人类联系起来的品质形成的美德。
个人品质是个体获得美德的途径。
在价值—行为分类体系所包含的个人品质中,积极的个人品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特质性;有助于实现优质生活;符合道德判断;不贬低他人;能够得到公众社会肯定;社会角色榜样所体现;杰出成就者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特质。
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中,塞利格曼将个人品质称之为优势,区别于天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